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国,没有天然资源,靠的就是人才,所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,以培育下一代。因此,各级考试,尤其是会考,极富竞争性,这也让家长们伤透脑筋。
在新加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中,除了必须掌握双语之外,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分班,每个阶段就像登山一样逐步提升难度。在考试前的关键时刻,有什么方法能扶孩子一把,让宝贝孩子冲破突围,学会把握优势,争取最佳成绩,是每个家长的都想要知道的。
考试前的准备有4大方面必须注意:
一• 生理因素
1. 确保孩子有良好的睡眠,每天临睡前两小时,不能玩电脑或手机。
2. 有适当的运动,改善饮食习惯,如:多蔬菜多水果,少肉少快餐。
3. 如果怀疑孩子有阅读障碍、多动、自闭、选择性失语症等状态,须提早寻求专家确诊并治疗(临床证明:提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)。
4. 训练孩子每天在25分钟内完成一项学习项目(因人而异),然后每天增加一分钟,慢慢训练,使孩子习惯长时间保持精神集中。
二• 心理因素
1. 训练孩子勇敢面对难题,敢于吃苦。
2. 当孩子表现有进步,应称赞他们“够用功”、“好努力”,而不是“好聪明”。让孩子明白学习不能一步登天,而是一步一步地前进。
3. 让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或社区活动,学习体谅、善待、包容他人;这能够稳定孩子的情绪,不容易动怒或感到烦躁不安。
4. 家长扮演考官,进行模拟考(如模拟口试),减轻孩子对考试的恐惧。
5. 分享名人故事,如:爱迪生、居里夫人等,以激发求知欲和进取心。
三• 纠正错误学习观念
1. 鼓励孩子动脑筋,多提问题,不要不懂装懂,或死记硬背。
2. 除了课本和习作的知识以外,还应该大量阅读课外书,体验生活以增加实际生活经验,养成写日记、周记的好习惯,让思想更深更广。
3. 养成自学的习惯:上课前预习,听课时用心认真抄笔记,回家时经常复习自学,加深印象。
4. 遇到困难敢于向老师、同学求助;也可利用字典、词典或网络资源。
四• 成长家庭因素
1. 家中如果超过一个孩子,家长需抽出时间进行‘一对一’的 ‘约会’,重视孩子的感受,让孩子感受被爱,有助于提升自我形象,促进自我学习的意愿。
2. 研究孩子最佳的学习型态,加以配合、调整;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最适应的学习型态,比如视觉型、听觉型、触觉型、语言型、动觉型、逻辑推理型、团体型、个人型。运用对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学习,同时慢慢拓展学习型态,使孩子能具备多种型态,可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。
3. 纠正坏习惯,或错误的心态:配合孩子的年龄成长,家长说话时,应以温和,亲切,友善的方式沟通,例如:宝贝,我觉得考试期间,手机会让你分心,我们规定使用的时间……
4. 家长在家中营造热爱学习、阅读和思考的环境,以身作则,让孩子有学习的好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