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就像一块海绵,你给他什么,他就学什么。没有学不会的事物,除非缺少学习的环境或机会。因此没有“什么科目都很好,只有华文不好”的说法,因为只要提供了环境与机会,就可以把华文学好。
有报道指出,华文字是方块字,是以象形变化而成的。专家说右脑记忆图像的能力强;左脑记声音。所以,华文字是形态图画,认华文字也就同时刺激右脑的发展,正适合学前孩子的生长发育,因为右脑比左脑发育得快。有很多统计数字显示:先学华文后,再学英文就不觉得困难了。
可是,这并非绝对。学习汉语拼音就能双语并重了。
学华文,从汉语拼音开始
什么是汉语拼音?为何要用汉语拼音?因为这有助于外国人或是讲英语家庭的儿童学习华语。汉语拼音是以英文字母组成的,分成声母、韵母、声调。韵母又分为单韵母、复韵母和鼻韵母。
家长对汉语拼音的误解,是担心和英文的Phonics混淆。其实,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儿童从小掌握好英语,学习汉语拼音更容易掌握,绝不会混淆。
以下有两个例子。
邱文威同学:9岁从澳洲回到新加坡上学,开始完全听不懂华语。在学习汉语拼音一年内,学会查字典,也认识了许多词语。现在可以在15分钟内阅读一则新故事,也对华文产生极大的兴趣。
林文丽同学:在家里从来没有讲华语,6岁开始学习汉语拼音,从中训练了自信,在小六会考华文得到A*,总分280。
对于家里讲华语的家庭,用汉语拼音更有效。不但方便学习更多生字,还可以学讲标准华语,比方说不会把“老师”读成“老思”。
有些家长可能担心孩子太依赖汉语拼音,但孩子依赖汉语拼音并没有坏处,就像婴儿行走时需要妈咪扶持一样,他肯依赖表示他愿意学习,愿意读华文书,这是值得鼓励的。家长也无须担心,孩子迟早还是会“丢掉”汉语拼音的。
学华文,从信心的建立开始
信心的建立,从心底发出。学前的儿童要平衡发展,通过肢体、逻辑、交际、创意思维、语文、智慧、音乐等,全面的发展不但让学生接受各种训练,更重要的是加强信心。
学华文,兴趣的培养也重要
认字后,进入小学,功课开始忙碌,压力也增加了,学校有听写、测验甚至考试。万一学习华文的兴趣减弱,孩子渐渐会对华文失去热诚,这样就会觉得华文难学了。其实,这个年龄就是培养学习华文兴趣的最佳时机,通过朗读故事、唐诗、了解故事的宗旨或主题、了解唐诗作者的历史背景或年代,不但能激发学生去思考、探索,也从中提高华文的水平。
学华文,把兴趣成为创意
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创作,肯定比别人的文章更有印象。唯有教导学生自己创作,才能提升他们对华文的兴趣。鼓励学生创作诗歌、短文、对话,甚至写剧本,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想象空间,也让他们进行天马行空的创意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