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磊30周年月历】 八月主题――“耻”(Honour)

“耻”(chi 3)字,小篆从心、从耳,写成“恥”,表示听到过错后心中感到羞耻;楷书则从耳、从止,表示听到过错后,因为知道羞耻而止。

东方社会有所谓的“耻”文化,即高度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。无论是“耻”或“恥”,从“心”或从“止”,唯一不变的就是从“耳”。一个人耳闻、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所鄙视、排斥,从而产生羞耻之心,便可认错、改过,停止原先错误的行为。“知耻”,便是“耻文化”中人的行为准则的最后底线。

其好处是:在周围眼光的约束下,大部分人会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的观感,比较不会行差踏错;其坏处是:有些人为沽名钓誉,伪装得道貌岸然,可是在他人目光所不及之处,有可能露出丑陋的真面目,放弃原则,做出可耻之事。

真正的“知耻”,应是在独处时,亦能保证自己的行为光明磊落。等而次之的,即知道自己犯错后,能够勇于认错,即所谓“知耻近乎勇”。

孟子既说过“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”,也说过“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”。“知耻”的另一面,就是“自尊自爱”,能明辨是非、善恶分明,有所为也有所不为。